数学怎么学: 家长越讲题, 孩子数学可能越学不好

发布日期:2025-05-21 06:51    点击次数:65

理科女一枚,对数学有着迷之热爱~

果妈 · 书

你好呀,我是果妈~

有没有这样一个痛心的发现:

花了大价钱上了数学补习班,孩子的数学成绩,依旧没有起色;

自己给孩子讲了无数道数学题,孩子的数学成绩,仍旧一般般。

钱也花了,精力也花了,没有结果。

但是学霸呢?

不补课,家长不怎么管,不怎么讲题,人家依旧是学霸。

不排除智商因素。

但是,却也有很多教学方法的因素。

果妈在教孩子的过程中,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:家长越讲题,孩子数学,可能越学不好。

家长给孩子讲题,这不是很正常吗?

是正常。

但是孩子最终数学还是没学好,那么,一定和家长讲题太多,有很大的关系。

01 大量讲题的背后,是“被动学习”

很多时候,家长给孩子讲题,都只是家长“一厢情愿”。

家长看到孩子不会,看到孩子做错了,就给孩子讲。

在这个过程中,其实孩子是“被动”的,他不知道学习的动机是什么,不知道这么一道题目,除了这个方法,还会不会有其他的可能。

最终,孩子只要得到答案,就可以了。

所以,家长会发现,你收获了一个“被动学习”的孩子,而不是一个主动愿意去学习的孩子。

02 大量讲题的背后,是“思维懒惰”

这种情况,很容易发觉:

孩子一遇到不会的题目,就让家长帮着讲解;

孩子一遇到难题,就不去思考。

是孩子笨吗?

不是。

其实,只是孩子在家长的不断讲解之下,思维开始“懒惰”了。

反正父母讲思路、解题套路等灌输给我了,那我会了,不需要再做其他的了!

在一二年级的时候,家长辅导起来或许还能得心应手,但是等进入高年级,乃至初高中,数学的学习越来越复杂,要求越来越高,孩子如何能适应?

这时候,孩子就要掉队了。

即便无尽的刷题,也无法将孩子的数学成绩拉上去。

因为,孩子在家长的大量讲题之下,思维已经懒惰,已经不愿意再去触碰困难,再去进行探索和尝试。

这类孩子,对家长的依赖性,太强。

03 大量讲题的背后,是“一知半解”

昨天刚讲的题目,现在做,又错了!

你家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?

讲过还错,那只能证明,孩子对这道题目,或者这类题目,其实还是处于一知半解,甚至完全不懂的状态。

果爸之前在给开心果讲数学题的时候,也会直接讲,结果就是,开心果频频点头,表示自己理解了。

但是,再做,还是错。

孩子理解的,是家长讲的每一句话,每一个思路。

但是,孩子是否能够将这些思路串联起来,真正理解,不知道。

所以,给孩子大量讲题,不过是家长将自己的思路,不断灌输给孩子罢了。至于孩子吸收了多少,那就不好说了。

总的来说,大量讲题,对孩子的数学成绩,毫无益处!

04 孩子需要的,是什么?

孩子不会,家长必定需要给孩子讲。

所以,不给孩子讲题,似乎也不现实。

但是又不能大量讲题。

这似乎陷入了一个死循环。

那么,孩子数学学习,需要的到底是什么呢?

错误讲题方式:将自己的思路讲给孩子听,孩子说听懂了,就结束。

这样的错误方式,也会促使家长大量讲题。

正确的讲题方式:是鼓励,是引导,是倾听。

鼓励孩子先尝试自己做:让孩子多读几遍题目,画出关键词,尝试去解题。

很多时候,这一步,孩子就能自己做出来了。

引导孩子自己做题:有些题目孩子确实不会做,但不代表完全不会,此时孩子的思路可能就“卡”在某一个环节,所以家长要做的,就是让孩子突破这重关卡。

倾听孩子的思路:如何知道孩子的思路哪里出现了问题?如何知道孩子是否真的理解了题目?倾听,是最好的方法,让孩子自己讲述。

即便有些难题,孩子一点思路都没有,家长给孩子讲完,那么,也一定要让孩子再对着题目重新讲述一遍思路,家长再给孩子找几道类似的题目让孩子将思路运用一下,这道题,才算是真的掌握了。

比如这道题目,昨天开心果在做的时候,说不会。

果妈并没有上来就给她讲题,而是问她,你哪里不明白。

问过之后,才知道开心果的思维,被旁边的三个算式给限制住了。

于是,让开心果自己做,不要去想这个算式。

开心果做出来了,但是思路有点不对,所以和这个算式没有对得上。

第一个算式是对的:37+ 30=67(名)。

先求总人数。

后面,开心果就错了,她知道要选50座和18座的,但是她的思路是:

67名孩子,50人坐50座的车,剩下的17名孩子,可以坐18座的车。

算式是:67分成50和17,50=50,17

其实是对的,但是,复杂了。

果妈问:你们一年级出去春游,十几个班,要选车子,该怎么选?也这么拆分?

开心果:不是,太麻烦了。

果妈:那怎么办呢?

开心果:直接算总数,然后总人数和总座位数比较。

于是,这道题,她就会了:

37+30=67(名)

50+18=68(座)

67

当然,这一题还有“多得多、多一些”的知识点在里面,果妈并没有讲,是因为,她知道答案,但是过程有些复杂。

所以,为什么不能一味地只给孩子讲题目?

因为,都是家长讲,你根本不知道,孩子的思路,到底哪里不顺,也根本不给孩子留思考、动脑的机会,让孩子对家长过于依赖。

鼓励,引导,倾听,是我们作为家长,都该学习的!

话题讨论:你是如何给孩子讲题的呢?